产品中心PRDUCTS
技术支持RECRUITMENT
WM真人双星新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7 22:16:47
我国聚酯薄膜行业发展较晚,但依托政策支持,企业持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较快。聚酯薄膜作为当前工业中间材料和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要的新材料,是一种绿色、环保、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薄膜材料。随着中国聚酯薄膜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聚酯薄膜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及消费市场。当前,聚酯薄膜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聚酯薄膜需求稳定增长,由于聚酯薄膜优异的物化性能,聚酯薄膜行业产品品种、数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高附加值产品份额在增加,产品在光学、太阳能、建筑、电子、电工等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使用。
公司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坚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发展,符合国家、地方发展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涉及行业的主要政策内容如下所示:
2018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制定本分类。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其中: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作为电子核心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性能膜材料制造、光学膜制造、光伏用膜制造作为新材料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电子元件专用厚薄膜材料、量子点材料、高端LED封装材料、电容式触摸屏柔性ITO薄膜材料、高分子OLED材料(新型OLED显示器等)、扩散膜、聚酯基光学膜、光学硬化膜、PET基膜、PVF/PVDF背板保护膜、导电薄膜列入重点产品目录。
2021年12月31日,为进一步做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该指导目录包括先进
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这三大类共304种,其中,先进基础材料共198种,分为五类,分别是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其他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共82种,分为五类,分别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用材料。
2021年10月24日,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WM真人、碳中和工作,国务院印发《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其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4、《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0月29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2019年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第2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明确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指导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其中:(1)第十九轻工:第11项规定:真空镀铝、喷镀氧化硅、聚乙烯醇(PVA)涂
布型薄膜、功能性聚酯(PET)薄膜、定向聚苯乙烯(OPS)薄膜及纸塑基多层共挤或复合等新型包装材料。(2)第二十八信息产业:第22条规定:“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频微波印制电路板、高速通信电路板、柔性电路板、高性能覆铜板等)等电子产品用材料”。(3)第二十八信息产业:第27条规定:“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子纸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液晶面板产业用玻璃基板、电子及信息产业用盖板玻璃等关键部件及关键材料”。对照上述规定,项目产品为高功能性聚酯膜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光学薄膜、光电膜材料等,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
《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战略中涵盖“5项重大工程”、“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其中新材料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将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作为发展重点等。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战略,瞄准行业发展大趋势,落实创新开发,细分市场形成五大板块新材料协同发展,《聚酯薄膜行业“十三五”高性能薄膜发展规划》提出未来5年发展高性能薄膜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产业的有效供给水平;追求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密切跟踪正在转变世界的科技变革,依靠产学研结合,有规划地开发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发展高性能薄膜来提升整个聚酯薄膜产业的结构水平,鼓励发展性能明显超越现有市场的全新薄膜产品、鼓励发展新用途且市场容量大的薄膜产品、鼓励发展有益于保护环境的薄膜产品,应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引导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推广,集中力量攻克高性能膜的拓产,加强聚酯薄膜在太阳能、电池、航天、电子等方面的研究、生产和配套工作,形成多样化的产品市场,寻找行业新的增长点,顺应和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核心竞争水平。
公司积极布局光学材料板块,产品涵盖光学基材、离保基材和光学膜片等,其主要在液晶显示设备、光通信、精密光学设备、高速公路、汽车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光学膜制造作为新材料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酯基光学膜和PET基膜被选为重点产品。
2022年国际时局动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影响,对显示器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产业链上下游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调整。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相关报道,2022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72亿部,同比下降22.6%。2022年PC显示器全年出货量为2,583万台,同比下降20.1%;其中消费市场同比下滑8.3%,商用市场同比下滑27.6%。消费类市场受到较为严重的创击,消费能力及终端市场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挤压,导致产品价格下滑严重,库存严重积压。2021年全球MLCC离型膜需求量为11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4%,预计到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需求量增长至167.7亿平方米左右;2021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为236.6亿元,同比增长15.5%,预计到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增长至311.5亿元左右。
公司瞄准市场,细分领域形成“基材+膜片”的全产业链产品,并在下游应用市场快速拓展WM真人。从基材端看,公司光学基材主要包括:光学基材、MLCC基材、OCA离型基材等。国外对光学基材的垄断性较高,国内的光学基材主要来自日本东丽、美国3M等,进口的价格和数量易产生波动,影响供应链的安全,国家提高对供应链自主性的重视度,基膜技术的突破成为企业竞争的胜负手,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也成为下游企业选择光学膜厂商的重要考虑因素。MLCC离型膜作为MLCC生产核心耗材,市场需求将随之增长,国内多家MLCC企业纷纷扩大生产。国内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国产MLCC离型膜将向着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我国逐步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市场,目前国内高端市场OCA产品占有率不足,与美国3M、韩国 以及日本三菱在高端市场占有率存在很大差距。公司基于自身产业布局、产品项目规划,敢于试错不畏艰辛,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完全实现光学基材自产自供,MLCC基材、OCA离型基材出口日本韩国等市场,目前一期已实现厂内涂布,厂内离线涂布多套设备的安装投产,并建全了离线涂布的实验检测手段和装备,国内市场加速布局。
从光学膜片看,公司的光学膜产品主要涵盖扩散膜、棱镜膜、微透膜、光学复合膜片、保护膜、背涂膜等。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显示产品消费国与制造国,80%的光学膜模组在中国生产,国内光学膜企业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光学膜企业的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配套显示面板产业链的整体转移,积极助力“中国智造”。全球每5台电视机有1台使用双星光学模组材料。与其他企业主攻扩散膜、反射膜等单层光学膜不同,公司在光学膜片方面主攻工艺更为复杂的复合膜产品,复合膜由于需要进行多层贴合,工艺十分复杂,仅三层贴合就多达10道工序。为保证复合膜等高端产品的生产良品率,公司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良率。自2014年开始进行复合膜生产以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可生产三层复合膜MOP的企业,也是国内率先实现复合膜月产量超过百万平米的企业,目前四层复合膜也已开始批量供货。多年来,公司坚持纵向一体化,打造平台型新材料公司,先后投资建设“年产一亿平光学膜项目”、“年产二亿平光学膜项目暨50万吨高功能性膜材料项目”,积极致力光学膜产品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未来,公司仍将紧跟市场需求,细分应用领域布局光学膜后道产品群,完成产业链全线打通,进一步夯实公司在光学膜产业链的膜头地位。伴随公司产能持续稳定释放,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加强与国际巨头和国内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并提高产品渗透率,提高自身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布局新能源材料板块,产品涵盖背板基材、强化PET、光伏背板、PET复合铜箔,其主要在光伏发电与负极集流体应用端广泛应用。
2020年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能源转型重要性突显,太阳能光伏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2022年我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为87.41GW,同比增长60.3%。光伏装机在新增装机总容量中占比为43.8%,已成为我国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主体。在双碳政策及关键技术突破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我国锂电池装机量从2016年的89GWh增长至2021年的601GWh,年复合增长率47%;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从43GWh增长至427GWh,年复合增长率58%,动力锂电池占锂电池装机总量的比重由48%提升至71%。
公司敏锐察觉新能源市场痛点,针对其在使用年限、应用场景、产品造价、新品替代等市场难题做出不同的课题研究,推出新品对接市场、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无氟太阳能电池背板用聚酯薄膜,可实现传统的无氟太阳能电池背板用聚酯薄膜的功能时,同时还能具有卓越的耐化学腐蚀性,公司研发的强化PET膜,以替代传统三层TPT背板结构,使得中间层PET膜在绝缘、阻水的基础上提升耐候性、耐水解性,满足光伏电站户外发电的使用年限需求。目前产品涵盖38-50μm、125-250μm、305μm三种规格,分别可以用于三层背板结构(以PET膜替代氟膜)、双层背板结构(取代一层氟膜)、单层背板结构(替换整体结构)。另外,目前市场上光伏背板主要分为有机高分子类和无机物类,有机高分子类主要分为复合型、涂覆型和共挤型,根据化学材料分类,有机高分子类背板又可分为含氟背板和不含氟背板;无机物类背板主要为玻璃。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铜箔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锂电铜箔经历了从多孔型电解铜箔、涂炭铜箔、高性能锂电铜箔到超薄铜箔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减轻电池重量、降造成本、提升安全性的PET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有望成为未来负极集流体的主要材料。
近年来,公司凭借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在建项目落地,目前积极推进“强化PET项目”、“涂覆复合型背板项目”,扎实稳步扩大PET膜项目产能,以期进一步拓宽市场占比。其次在负极集流体的全新的应用场景中,公司早期就对其进行项目立项,针对复合集流体的聚酯功能母料及制备研究多次反复研究开发,期间反复市场调研,对不同产线的不同收缩率的膜进行溅射试验,调整工艺,最终确定工艺路线,卷样成品进入下道工序。截至目前,公司的复合铜箔首条线已完成安装调试产品开发对接市场,按计划复合铜箔项目中的一期设备合同已落实签订,计划从2023年5月底陆续进场安装调试。
未来,公司将在已有建成项目中持续挖潜增效,对新建设投放产线积极做好市场对接,对客户进行定制化产品设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增加自身产品的多面性、灵活性、可应用性。
公司积极布局可变信息材料,产品涵盖TTR碳带膜、高端TTR膜等,其主要在打印色带、条形码、条幅等应用端广泛应用。
全球热转印色带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如法国的ARMOR(阿尔莫)、日本的RICOH(理光)、DNP(大日本印刷)、美国的ITW、德国的KURZ(库尔兹)、中国的天地数码(300743)和焦作卓立。其中,法国ARMOR是全球热转印色带龙头企业,全球市场占比超过30%。
近年来,随着热转印打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热转印打印机的普及,热转印色带市场规模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公司稳扎稳打,加强与法国ARMOR、天地数码等企业的深度合作,作为第一阶梯合作伙伴,公司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提升。
公司积极布局热收缩材料,产品涵盖PVC、PETG,其主要在食品饮料、医药和日用品应用端广泛应用。PVC由于存在助剂易析出、不利于环保、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目前PETG替代PVC正快速推进,未来PETG在各领域的应用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凭借优良的材料特性,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ETG消费市场,人口基数决定了消费总量,食品饮料、医药和日用品作为具有刚性需求的消费品,日常消耗量巨大,且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在PETG消费结构中,食品包装占比最大,接近50%,其次为化妆品包装和医用包装。
公司目前与东鹏特饮、伊利、顶正、可口可乐、达利、娃哈哈、农夫山泉、统一、达能、今麦郎等多个国内食品行业龙头都全面展开合作。公司现有5万吨PETG热收缩膜产能,在建产能10万吨,产能释放后则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行业总产能556.5万吨,产能增长率为19.12%,市场产能扩张背后,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2022年聚酯膜市场随着产能释放,常规产品价格下滑严重,伴随原料持续高位攀升,需求下滑,市场供需矛盾加大,效益下降,供需错配需时间消化调整。2023年聚酯膜市场仍有产能预计投产,供应量或继续抬升,终端消费恢复仍需一定时间。目前行业内各厂家主动寻求创新开发,拓展新应用领域。
公司是一家主要专注于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五大板块”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和节能窗膜材料,下游应用领域涉及液晶显示、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建筑等。
公司在每年度末根据销售预测计划及客户订单、当期库存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采购部门严格执行标杆采购,据此结合各种产品单位原料消耗量以及下年度的原料价格走势预测,编制下一年度大宗主要原料采购计划,并报送公司财务部作为年度开支预测依据。日常采购以月采购计划为准,月末根据生产部提供的原料使用计划,采购部核对原料库存情况以及当期价格,编制月度采购计划,报公司财务部做开支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公司制定了相应的供应商筛选制度,确保所采购的原料质量合格,供货价格及结算条件符合公司要求,并与之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根据产能、年度销售计划、订单定期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半年、季度和月度生产计划,并依据年度生产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编制月度生产计划。公司对大单订货采用不间断连续生产,并以自动化控制生产,保证了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公司积极围绕 “三足鼎立”营销战略,深入实施市场营销,全面实现销售网络下沉,完善全国范围内的营销体系布局。以市场塑格局,以产品优布局,做实做专市场,加力WM真人重点客户挖潜,做大优势客户,加强终端市场开拓,确保全产全销。
公司积极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发展。新材料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随着新产线的不断投产缓解了之前产能受限的情况,头部客户数量及份额稳步增加。通过一系列的新品研发、技术进步,稳步的提升单位产品毛利率,逐渐提升效率效益优势。
公司属于高分子材料行业,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其中用于包装、印刷的普通聚酯薄膜,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差异化小,容易因市场供需变化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的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板块,行业持续保持着较高的景气度,并且国产替代的趋势逐渐加强,进入壁垒较高,整体的周期性特征不明显。公司新材料业务的毛利贡献占比已超过75%,且仍在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结合公司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以及丰富的产品矩阵,行业周期性波动对公司的影响愈来愈弱。
公司专注于BOPET行业几十年,目前已成长为全球BOPET行业龙头,聚酯薄膜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公司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目前公司已形成6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500多个规格的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从过去单一的包装印刷,发展成为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五大新材料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新局面。公司拥有5000多家终端用户,一大批世界500强客户以及一批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的客户。在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可变信息材料和热收缩材料等领域,公司的市场份额均位居行业前列,国产替代步伐加快。公司的研发投入规模、人均产出、人均创利等指标均领先于同行。
自上市以来,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和自身多年的经验积累,实现规模总量持续突破。截至目前,公司五大板块业务均处于所在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并且能够以前瞻视角把握市场需求,快速布局新产品研发,并转化成市场领先优势,是国内率先实现复合膜片月产量超百万片的企业。公司能进行大规模,高规格的产品制造,满足客户大批量产品生产的需求,也可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定制,通过规模化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整体制造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高度重视对新技术的开发,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前瞻布局5G、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以数十年制造经验为基石,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为抓手,引领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光学基材作为光电产业链前端最重要的战略材料之一,技术壁垒高,公司自建光学基材生产线并已实现量产,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加速进口替代。
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与领先的研发实力,保证现有客户资源及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已完成的研发项目及专利技术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主导产品的知识产权优势,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有利于公司形成持续创新机制。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和研发经验的累积,公司已建立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并成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公司拥有从原料开发、挤出拉伸、精密涂布、磁控溅射、微成型、电子光雕模具等全套工艺技术,具备全产业链技术产品开发优势,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根据实际需求对产线和设备工艺进行改造和整合,提高各个生产环节的劳动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良率和品质趋于稳定,具备了进一步巩固规模化生产优势的条件。目前涉及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等多个产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和行业景气度进行灵活切换,形成优势互补,同时降低风险,来维持公司产品的毛利率稳步提升。
膜材料拥有十分广泛的客户群体,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为此公司不断加强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产业集聚地的营销服务网络。公司积极围绕 “三足鼎立”营销战略,深入实施市场营销,全面实现销售网络下沉,完善全国范围内的营销体系布局。目前公司海外拥有三星、等优质客户,国内拥有大批上市公司客户,合计拥有众多世界500强客户,营销渠道和客户集群优势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公司十分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优化公司资源配置,通过多渠道增值,为客户提供品牌化、差异化、创新化优质服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核心管理层稳定,公司经营策略具有延续性,团队凝聚力强。膜材料行业需要熟练的研发、生产及产品运用性开发的实践经验积累,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行业的厂家之一,培养了一批技术及销售的骨干人才,熟悉国内外市场的基本情况,凭借管理层的经验和能力,公司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公司盈利能力。同时,公司注重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对于公司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022年,在面对国际宏观形式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导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突显及产品价格矛盾突出,行业需求下滑等不利局面影响,公司围绕年度经营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创新驱动”的总体指导思想,锐意变革,聚力突围,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精准服务客户能力,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业务核心竞争优势,报告期内落实自主创新16项新产品实现量产;新增专利申请87件,授权专利56件,自主立项创新成果课题12项。不断推进新材料业务快速发展,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强化全流程质量管理、精益、智能化制造和供应链保障,不断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入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通过“江苏省绿色工厂”认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中国轻工业200强企业”,位列“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0.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9.58%。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从三季度开始,消费类电子市场变化较大,加之行业产能释放,在整体市场产能投放过程中出现产品价格非常态性下跌,为应对以上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品非理性下跌带来的损失,公司在对接市场中相对控制超出成本警戒线的部分产品销售,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全年营收微增。顺逆皆境,志在耕耘。在此期间,公司夯实基础聚焦已布局赛道,增加延伸产品布局,丰富产品群,积极做好产品开发,加快新产品对接市场,为应对挑战夯实基础。
2022年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带来的全球通胀等因素对整体经济的供给端、物流端及需求端都造成较大影响,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出现萎缩,经济增长与油价变化出现反向,市场后续的变化不确定性较大,整体市场需求增长承压,部分产品价格下行幅度较大。因俄乌战争受原油输入性高涨,原材料价格高位,短期一定程度影响效益。
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在做好相关事项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克服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市场增长乏力甚至回落等影响,持续深化战略执行落地,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挖新材料、新产品等领域新业务增长点,坚持提品质、增价值,强化生产经营,提质增效,积极开拓市场,整体运行质量平稳。企业入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通过“江苏省绿色工厂”认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位列“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
公司深耕聚酯膜材料行业,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加速市场拓展,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创新,构建自身的科技竞争力,通过企业自主创新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相结合的研发模式,结合下游市场对产品的发展需求,对公司现有核心产品的工艺配方、生产工序及应用领域研究开发,为公司在产业中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奠定基础。
凭借深厚的行业研究积淀,基于多年潜心打造的新材料研发平台,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新产品的投入,针对市场需求构建多样化产品结构,打造差异化产品组合,实现细分市场主流场景产品全覆盖。年内落实自主创新16项新产品实现量产;新增专利申请87件,授权专利56件。其中:率先完成了万吨纳米级母粒建设,解决了母粒原先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PET复合铜箔、新一代强化PET、高端复合COP/COPP膜片、MLCC产品开发等多种新型新材料均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下游客户测试评价反馈良好。
此外,公司还不断在新材料业务领域深耕细作、创新发展,公司积极组织申报并实施多项新课题,报告期内自主立项创新成果课题12项,其中: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6项。落实创新项目2项,列入市级课题攻关项目1项,通过“市级示范智能车间认定”,获批“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进入“江苏省民营企业创新100强”。
公司深入推进以项目为中心,把项目建设作为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排定项目推进计划,弥补不利因素影响,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新建项目达产达效,推进客户验证进度,加速开拓核心市场,提升利润贡献;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布局未来重点规划项目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项目建设及技术改造12项,其中:年产20万吨4条10米6直熔法薄膜产线全部成功投运,该产线是全球第一条超宽幅生产线,代表新的技术高度,产线成功投产并落实针对性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实现了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在线离型相关产品开发得到全新突破;节能窗膜2条产线调试投产,节能窗膜产品针对行业特点,深入新品研发,实现双星标准引领行业发展新的潮流;PET复合铜箔膜项目调试投产,是公司进入负极集流体应用领域的首条产线,因不同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各不相同,目前公司该产品正处于送样评价阶段,下游客户验证进展顺利,反馈良好,将实现负极集流体新突破。公司深化项目有序推进,全力培育新增长点,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项目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形成了“母粒+基材+膜材料”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从需求分析、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到专业服务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参与或联合客户研究开发新产品,依据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配方构成、改良生产工艺,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公司的品牌业务以创新、品质和科技为核心,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产品涵盖了多种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不仅具有高效能、高品质、高可靠性等特点,通过各种创新设计、精益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性能的全方位优化升级,为客户带来良好的应用体验。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与三星、海信、TCL等新品开发切入,实现光学膜片后发增长;围绕太阳能电池背板品种结构拓展,开发强化PET、一体化背板及原料研发、具有较高耐候性及透明背板基材质量提升,满足双面发电组件封装需求;离保材料解决“卡脖子”技术环节等事项。目前与三星、、海信、TCL、小米、长虹、康佳、创维、赛伍、明冠、福斯特(603806)、乐凯、回天等世界五百强及一大批国内上市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高度重视品牌业务的建设和发展,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服务,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使用体验,提升品牌附加值,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增长。
公司聚焦精益运营,全面强化运营能力,坚持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抓手,以推进管理效能凸显,效率持续提升,推动内部生产经营各条线优化整合,全面拓宽经营价值。
坚持以项目和项目管理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项目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逐步建立了高效、规范、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打造智能工厂和先进材料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深度推进生产管理提速增效、效益优先,强化内部流程管控,深入研究细分领域工艺需求,多点突破,发挥机群集群效应,着力解决技术管理短板瓶颈。根据订单情况,科学有序的进行产能扩产,实现质量和产能的双向提升,满足行业发展的产能供给需求。
公司持续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为管理赋能。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与生产经营实际应用,持续打造双星“智能”优势,提升信息智能水平。企业上云获批“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评定、通过“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标杆工厂”认定,获批“江苏省 5G全连接工厂”,有效提升公司“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运营管理。
公司从环境、安全、人才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可持续发展持续创造企业社会价值。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按下“减碳”加速键,引领行业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年内启动分布式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19MW投运,目前已建成72MW,发电量占全公司年度用电量的15%,通过光伏发电、运用节能环保设备,不断降低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坚持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制度,日常环境管理常抓不懈,建立项目环保负责制,压实各项目环保管理职责,抓好环境监督管理,实现全达标排放,新增完善项目环保设备,做好污染防治深度治理措施,年内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获批宿迁市生态环境保护“减排示范工程”。
公司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原则,严格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和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安全责任制,从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源头管控,明确分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内对外组织参加安全知识专题培训22人次;持证上岗培训20次/559人;获批宿迁市“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落实“平安企业”创建。
公司持续人才优化,强化用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围绕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做好人才招录培用,为公司布局提供人才资源储备。年内人才培养和招录200名,组织内部员工专业技术培训50期/300人次,人员专项技能培训20项/150人次,参加对外专场/线场。通过优化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长久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公司建立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高员工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激发组织活力,突破认知局限,并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成长助力。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公司发展和员工利益高度结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司积极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坚定不移按照战略规划全面实施,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驱动推进稳中提质、降本增效;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稳中有序,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科技创新自主自强,以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拓展,结构优化,大力度技术改造;以加强国内国际市场稳固开拓,全面结构调优资源整合,持续提升管理效率,强化预算计划执行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在稳中把握工作主动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落实好企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2023年发展目标任务,切实提高认识,坚定发展信心,深入分析研判市场,挖掘一切资源潜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全力以赴,坚决执行按决策部署办事,实现发展目标任务。
准确把握目标任务,继续深化结构调整,通过对市场持续了解和研究,不断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以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全力以赴抓经营,坚持以总量集聚和结构升级并举,深入实施以质量和效益为抓手,以创新持续引领,聚焦立足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升,做精做强;坚持以“三足鼎立”战略持续,加快市场对接力度,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持续深耕“五大板块”优势延伸,发挥机群集群优势,做好资源配置优化;持续风险把控,突出重点把关键、提板块、拓市场、强管理,全面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确保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项目建设落地成效,持续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强化措施,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总体推进。加快年产20万吨高功能膜项目效率提升,以项目推进成效增添发展后劲。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自主技术创新开展,深化结构调整,持续加强“自主研发”,加强技术应用研究,开展技术改革和专项攻关,加力研发投入,专项对标技术引导,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增加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持续“三足鼎立”战略推进,推动以“市场、客户”为中心,全力以赴市场销售,围绕聚焦重点客户、区域市场和特色产品,强化市场结构调整,在巩固发展原有客户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创新管理深度经营,推动新市场开拓,加强客户服务,巩固发展格局。
着力抓好“总量突破”;围绕培育新增长点找准市场和客户,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牢牢把住产品结构、客户资源,坚持量质并举,做大总量做优质量,拓展发展空间。
着力抓好“五大板块”;围绕创新拓展,持续落实产品结构优化,围绕增强创新优势,主动运用市场机制,精准发力,布局加快新产品市场对接,拓宽多领域深度合作,实现板块增值发展。
着力抓好“外贸出口”;继续深耕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展会交流、技术交流多渠道产品“走出去”,更多领域拓展客户,开辟更多贸易增长方式提升总量。
着力抓好“平台销售”;聚焦统筹布局销售网络,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数字化创新营销手段,培植平台发展,实现增量。
持续推进以效益为中心的精细管理,不断深化管理,严格流程管控,夯实基础管理,筑牢稳产基础,提升管理水平。
着力加强“生产管理”;持续推进项目精益管理,以“效率、效益”为核心,以追求“卓越绩效”模式,扎实推进“提速增效”措施落地,努力挖潜增效。各项目围绕结构优化持续效率提升,以产品制定化,目标卓越,以效率提升为目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项目单元组合以效益增长为基准,落实体现卓越,挖掘各产线产能利用,发挥机群集群效应,全面提升生产经营价值。
着力加强“成本管理”;持续加强目标成本控制,坚持以强化“提质增效”把握资源整合,加强项目过程控制,持续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加大目标定额量化考核,优化成本管理单元,强化成本管控措施,抓实抓好绩效管理,将成本费用分解与责任人绩效任务完成挂钩,落实成本效益全方位控制,实现价值最大化。
着力加强“质量管理”;持续围绕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质量完善,以坚持问题为导向,严格过程管控,加快质量稳定能力建设,以提升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深入开展产品创新、技术研究、工艺完善,强化质量贯标,持续推进质量管理,从管理上防范,从根本上解决,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打造质量强企。
着力加强“财务管理”;全面统筹财务管理,深度挖掘经营潜力,加强资金管理,合理运用,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率,保证生产经营资金需要;注重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落实财务各类风险防范,运用多重手段规避经营风险,降低财务费用;重视落实财务职能,持续全面预算管理,抓财务预算分析,合理利用杠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持续提升财务管控能力,助推经营效益支撑企业有效发展。
着力“智转数改”信息化建设;持续围绕智能制造,借助5G+、工业互联网及云平台等技术,加快推进智能化场景生产各模块应用拓展,在现有信息化平台基础上,加快促进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规范现有财务、采购、生产等模块信息化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信息化辅助运营管理再上台阶,提高公司信息数字一体化管控能力。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集聚智力,整合资源,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全面落实人才“招培引育”,让人才成为汇聚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深化“人才管理”;持续加强“人才引领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人才管理,围绕企业发展,全力招引集聚人才,通过持续加强内部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形式,注重以实绩衡量,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坚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不断优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以目标责任为导向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优化人才发展渠道,以推行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抓好“招才引智”、“为企育才”,为企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300152)。
由于聚酯薄膜优异的材料性能,未来需求及应用领域将不断被开发,应用领域广,市场潜力大,前几年,聚酯薄膜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国内聚酯薄膜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的利润率下降。尽管公司凭借高质量发展且产品的品种齐全和强大的品牌优势位居国内聚酯薄膜行业领跑企业,取得一定的规模和成本的竞争优势,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公司面临市场竞争不断加大的风险,如果公司不能正确判断、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不能根据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及时推出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及经营效率,保持竞争优势,则存在因竞争优势减弱而导致经营业绩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
公司属于聚酯材料生产企业,原料主要为MEG、PTA等产品,用量较大,其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受到石油市场行情影响,公司购进的原料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可能影响公司的毛利率,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历次建设项目经过了充分的调查论证,具备良好的技术和市场基础。但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现有技术基础、发展趋势等因素作出的合理判断。
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国际贸易争端、技术水平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大幅度下滑,导致产品单价大幅下降或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公司募投项目预期的盈利水平产生影响。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双星新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天地数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福斯特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