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PRDUCTS
技术支持RECRUITMENT
WM真人物联网模组行业专题报告:受益于万物互联的物联模组与智能控制器
2023-04-02 17:09:50
物联网行业可分为四层结构: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行业最底层的架构和基础,包括基础芯片、传感器、执 行器、RFID、二维码等感知装置。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界环境、采集数据信 息,外界数据经过简单处理后,通过传输层将信息传递到平台层,从而实现对真实世 界的认知。传输层:传输层是物联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输层一般包括有线传输及无线 传输,是物联网中较为成熟的部分。传输层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网络、线路,将感知 层获取的信息及时、安全的传递给平台层,做进一步地数据处理和应用。
平台层:平台层是物联网行业的核心,包括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 使能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平台层作为联结感知层与应用层的重要环节,为物联网行 业的各个参与部分提供服务。其肩负着管理物联网设备、处理物联网数据、为用户提 供物联网应用,以及分析、处理和预测物联网数据的职能。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行业的物理载体,是物联网的最终现实表现。应用层基 于平台层数据,将物联网技术与垂直应用场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各类特定的应用服 务。随着各类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联网各领域数据的持续整合,未来的物联网 应用将会更加智能化、多样化、泛在化。
物联网产业链划分为八个环节:芯片、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组、通信网络、 物联网平台、物联终端、智能化平台。
芯片:物联网行业的“地基”。芯片是物联网底层硬件设备厂商的核心,包括广 域通信芯片、局域通信芯片、AI 芯片、控制芯片等。传感器:物联网感知的“基础”。传感器是用来感知外界变化,并收集相关物联 信息的元器件。传感器分为传统感知装置和新型传感器,传统感知装置发展比较成熟, 包括传统敏感元器件、RFID、二维码等;新型传感器对体积、功耗和性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包括生物识别、雷达等各类信息收集元器件。控制器:物联网设备的“指挥中心”。控制器是根据传感器的各类感知数据,根 据设定的逻辑规则,无需外界干预即可让被控制对象始终保持在特定的状态或性能的 设备。现阶段主要以数字控制器为主,包含电子元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多个部分。
通信模组:物联网实现网络信息传输的“重点”。通信模组是物联网设备实现网 络信息传输的重要部件,可以分为非蜂窝模组和蜂窝模组两部分。常见的非蜂窝模组 技术包含 WiFi、蓝牙、ZigBee,以及第三方厂商的 LoRa、SigFox、ZETA 等;常见 的蜂窝模组技术包含 2/3/4/5G、NB-IoT 和基于 LTE 技术的 Cat1、eMTC 等。不同的 通信技术对应不同的通信模组,NB-IoT、LoRa、SigFox 和 ZETA 属于 LPWA 技术 (低功耗广域网),专为低带宽、低功耗、远距离、大量连接的物联网应用而设计。通信网络:物联网信息传递的“通道”。通信网络是物联网产业链中最为成熟的 环节。传统意义上的通信网络以运营商运营的有线G 移动通信网络为 主。物联网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现有网络体系,因此,运营商也在物联网行业不断发 展。新型通信网络还包含卫星通信和量子通信技术,为物联网行业提供了更多通信网 络的选择。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数据整合的“中心”。物联网平台汇聚了各类物联网数据, 承载着管理物联设备、存储物联数据、为 IoT 的深入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的职能,以便 于下游应用层的适用。各类通信、互联网、AI、大数据、ICT、工业互联等厂商均搭 建有相应的物联网平台,聚焦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物联终端:物联网的“硬件载体”。物联终端是指集成了物联网技术,具有感知 和通信模块,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终端硬件设备。物联终端可以分为个人端、企业端 和政府端三部分。个人端物联设备主要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为主,企业端物联设 备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设备(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等)、车联网设备、工 业互联网设备和智慧物流设备等,政府端设备主要以智能摄像头等智慧城市项目为主。智能化平台:物联网数据价值的“深入挖掘”。智能化平台是需要根据现实应用 场景和客户需求所搭建,定制化程度较高。智能化平台是在物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的 基础上,对行业物联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赋能各类行业的发展。
根据中商情报网,引用麦肯锡的报告数据,当前我国物联网行业中,应用层与平 台层占据了物联网产业链绝大部分价值,占比分别为 35%和 34%。感知层部分市场 空间也比较广阔,占全行业价值的 21%。传输层占比最小,仅为 10%。
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经历 4 次变革,从 1G 技术到 5G 技术。4G 技术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的时代。2020 年以来,随着 2019 年 5G 牌照的发布,我们正式进入 5G 时代。5G 通信协议中对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 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做了专门的设计,我们正在进入“人与人、人与物、 物与物全互联”的万物互联时代。
数据规模激增,万物互联推动边缘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 机、移动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边缘计算机时代。大型计算机时代的设备大多用于科研项 目,仅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配备,主要是机器之间的连接。1980 年后,个人电脑出现 人类进入个人计算机时代,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2016 年,移动终端出货量达 到峰值,正式进入移动计算机时代。物联网的诞生,由人人连接向人物连接转换以及 万物互联,物联网连接数的高增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向去中心化、边缘化、安全化的边 缘计算过渡。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技术和创新都是以“人”为核心,万物互联时代以“物”为 中心,涉及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慧物流、智能家居和工业互联等各行各业。
2010 年以来,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长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每 年同比增速远超同期人联网连接数。2010-2019 年,物联网连接数每年同比增速处于 25%-45%之间,人联网连接数在 2015 年之后基本处于稳定不增长状态。据 loTAnalytics 预测,2022 年度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重回高速增长轨道,2025 年全球 IoT 连接数将较 2021 年增长 121%,2021-2025 年 CAGR 达 22%。全球消费电子出货量步入增速平稳阶段,智能手机、笔记本和平板增速趋近于 0。据 Counterpoint 和 IDC 统计,2021 年度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三者增速分别为 4.58%、4.85%、3.24%。自 2012 年以来,笔记本出货量稳中有升,智能手机、平板 出货量增速逐年下降,部分年份出现负增长。其中 2020 年受疫情因素的影响,笔记 本设备需求激增,同比增速超 30%。中长期来看,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出货量或已见 顶,预计未来处于个位数增长区间。
物联网连接数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中,消费者市场或占贡献主要增量。根据 GSMA 预测,2021 年我国物联网行业消费者市场连接数为 260 亿,企业市场连接数 为 220 亿,合计增速达 14.29%。2025 年,预计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 800 亿,其 中消费者市场占比 61.25%。2021-2025 年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 CAGR 达 13.62%。
我国处于蜂窝物联高速增长阶段,蜂窝物联网用户数同比增速处于上行通道中。截至 2022 年 11 月,我国蜂窝物联网用户数由 2021 年 11 月 14 亿用户数增长至 18.2 亿,同比增长 30%;蜂窝物联网用户数月度同比增长均处于 25%以上。
物联网行业预计有三个发展阶段:连接、数据与智能。当前物联网行业处于数据 累积的第一阶段,物联网上游厂商直接受益于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长,主要投资机会 有传感器、模组、控制器、终端、CMP 平台;第二阶段中,物联数据积累达到一定 规模之后,AEP 平台、数据分析和存储储存将迎来投资机会;第三阶段中,物联网综 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产业意义将到来。
无线通信模组主要分为非蜂窝模组和蜂窝模组。依照通信技术应用的距离,可以 将无线通信技术划分为局域和广域无线技术,局域包含 WiFi、蓝牙和 Zigbee 等;广 域包括 2/3/4/5G、NB-IoT 和基于 LTE 与 5G 技术的 Cat.1、eMTC 标准为主,还包 括 Sigfox、LoRa 和 ZETA 等第三方厂商通信技术。在众多通信技术标准中,NB-IoT 和 Cat.1 得到了行业主流厂商的认可。NB-IoT 功耗优势较明显,拥有更长的电池寿 命,且成本低,同时 NB-IoT 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完善。Cat.1 是基于现有 LTE 网 络的拓展应用,不需要增加额外投资,芯片和模组的成熟度更高,是现阶段物联网行 业较为成熟的应用方案。NB-IoT 与 Cat.1 技术应用各有所长,Cat.1 模组传输速度更 快、延时更短,NB-IoT 模组单位成本更低。
功能上无线模组分为通信模组和定位模组。通信模组包含蜂窝类与非蜂窝类模组, 蜂窝类模组又可细分为 2/3/4/5G 模组、用于物联网设备的低功率广域网(LPWAN) 模组;非蜂窝类模组包含 WiFi、蓝牙、ZigBee 模块。定位模组是以卫星定位为主的 通信模块,负责卫星信号采集和数据传输作用。根据通信速率,可以将通信模组划分为 4 个应用场景:无源物联、窄带物联、中 低速物联和高速物联。无源物联指的是物联网终端节点设备不含有电源,主要以物流、 仓储需求为主,连接数达近千亿规模。窄带物联专门为大连接数、小数据量的物联网 应用场景准备,其具有低功耗、速率低的特点,主要在智能水表和环境监测方面应用, 连接量达到百亿级别。中低速物联对传输速度和响应时间有一定的要求,对成本性能 比要求较高,非常适合零售和家用场景使用,连接量可以达到十亿级别。高速物联对 通信技术的要求极高,具备快接入、高稳定、高并发的特点,多在自动驾驶和工业互 联网领域应用。
2006 年以来,3gpp 发布了多项 4GLTE 标准,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 Cat.1 和 Cat.NB1 两类技术。Cat.NB1 通信速率较低,上下行速率仅能达到 250kbps/170kbps, 远远低于其他通信技术标准。Cat.NB1 模组单价较为低廉,非常契合物联网应用的场 景。Cat.1 传输速度更快,上下行速率能够达到 5.2Mbit/s 与 10.3Mbit/s,能够满足中 低速物联网业务的应用,相较于 Cat.NB1 模组,其单价较高、连接规模较小。
通信模组位于物联网产业链的网络层,具有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特点。以芯讯通 (SIMCOM)7600 系列的 4G 模组为例,该模组主要由电源芯片、基带、闪存、射 频收发器和高、中、低频信号放大器构成。作为低功耗的智能无线通信模组,其内置 的基带芯片能够实现 WiFi 和蓝牙通信、GNSS 卫星定位功能,射频收发器的集合使 该模组可以实现 2/3/4G 网络通信。仅 9cm2、5.7g 的通信模组,便可以同时实现 4G、 WiFi、蓝牙、卫星定位功能,单位成本仅 10 元左右。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各类芯片占据了通信模组的主要成本。其中基带芯片成 本占比为 28.54%,射频芯片占比为 28.09%,存储芯片占比为 19.20%,芯片占比合 计 75.83%。剩余成本中,多种分立器件占据 8.57%,PCB 成本占比 7.10%,结构件 及其他占比 1.99%。
通信模组结构以主芯片和射频为主,可以实现最为基础的数据传输功能。通信模 组设备中还可以整合天线、控制器(MCU)、传感器、GNSS 定位芯片、SIM/USIM 等单元,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实现通信模组在细分领域的应用。以移远通信车规 级模组为例,其整合了 5G 模块,支持 5G 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模 式。其向后兼容 2/3/4G 网络,在没有 5G 信号的地区也可以实现稳定的网络连接。该模组还具备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够改善通信质量。同时,该模组也支 持 GNSS 卫星定位功能,可以接收GPS/GLONASS/BeiDou/Galileo 等多种卫星信 号,定位精度和连续性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保障。
物联网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推动行业发展向前。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提及物联网,自此已累计出台三十余项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其中较为重要 的有:2012 年《“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提出 2020 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要达 到 10000 亿人民币;2013 年国务院和工信部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多次强调了要加快物联网 行业的应用和发展;2020 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提出了移动物联网与垂直产业融合标准;2021 年《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 2023 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近两年来,工信部、商务部 连续印发多份针对具体行业物联网发展支持政策,推动物联网应用的普及。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仍有望保持 20%以上增长。据中商情 报网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 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 29232 亿元,预计 2022 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 34757 亿元,2016-2022 年市场规模的 CAGR 为 24.98%。
物联网行业发展成为全球焦点,世界主要国家均给予政策支持。美国、欧盟、日 本和韩国在 2009 年前后均提出了物联网行业发展计划,随后各国又颁布多项法案, 推动本国物联网行业发展。
全球物联网市场空间广阔,市场规模增长稳定。据 Statista 网站统计,2021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 21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41%。预计 2021-2030 年,全球 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 191.69%,达 6216 亿美元,CAGR 为 12.63%。
知名科技企业积极布局物联网行业,华为、微软、谷歌、软银等众多科技巨头参 与物联网行业。科技巨头通过并购、产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快速进行重点行业和物联 网产业关WM真人键节点的布局。我们认为,随着科技巨头在物联网领域的投入,将会带动相 关产业链发展,其中具备较多投资机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引用赛迪数据,中国物联网产业链支撑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价 值量较大。2019-2020 年物联网支撑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合计市场规模分别为 13553 亿元、16597 亿元,占整个物联网产业规模为 77.2%和 77.5%。我们认为未来支撑 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物联网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链应用层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物联网产业链应 用层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公共领域、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公共领域对应 G 端服 务市场,包括医疗、交通、能源、基建、教育、安防等领域。生产领域以 B 端市场为 主,包括车联网、智慧工业、智慧物流、智慧零售、智慧农业和智能地产等。生活领 域以 C 端市场为主,包括智慧家居、智能穿戴和智慧楼宇等。
全球通信模组行业诞生于 1993 年,2003 年芯讯通(Simcom)作为首家中国厂 商步入通信模组领域。2010 年前后通信模组行业开始出现企业并购浪潮,但基本上 以资本运作为主。近 5 年来,通信模组行业内部整合再度加速。2017 年日海智能收 购龙尚、Simcom,高新兴收购中兴物联;2018 年广和通收购 Sierra 车载模块业务;2022 年意大利泰利(Telit)收购法国泰雷兹集团(Thales)蜂窝物联网业务。
物联网模组应用广泛,行业发展多元化。除了基础的通信模组产品外,全球模组厂商针对实际物联网应用场景,还提供了各类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以及相应的软件 和 在 线 服 务 。
物联网模组行业出货量呈现“东升西落”。据 Counterpoint 统计,在有数据标签 的厂商中,2017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海外公司占比达 42%以上,国内公司仅 23%;2021Q4,国内公司出货量占比达 52.8%,海外公司出货量占比萎缩至 23%;2022Q2,国内公司出货量占比达 68.2%,同期海外公司出货量占比为 23%。2017- 2022 年,全球通信模组行业出货量比例呈现“东升西落”,成本优势和产业链完善,我们认为国产厂商将继续保持通信模组出货量的领先地位,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4-2022 年,通信模组行业国内厂商营收增速高于海外公司。2014-2022 年, 中国通信模组厂商营收增速中枢约 40%,海外公司营收增速中枢约 10%,其中 2020 年和 2022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通信模组厂商营收增速低于 30%。我们认为在疫 情政策放开之后,中国通信模组公司营收增速有望重回中枢以上。
物联网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带领我们进入智能时代。我们总计经历 4 次工业革 命。从 1760 年机器代替手工的蒸汽时代,到 1860 年电气化设备代替人工劳动的电 力时代,再到 1940 年控制系统、计算机诞生所带来的信息时代;2010 年第四次工业 革命,信息技术与工业高度融合推动我们进入工业智能时代。物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 革命的主要技术之一,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物联网产业链相关公司将核心受益于第 四次工业革命。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的规模自 2017 年 2.35 万亿元快速增长至 2021 年的 4.1 万亿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4.45 万亿元的水平。同时,工业互联网对 GDP 的贡献比例也在不断上升,2021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 增加值占 GDP 总值 3.58%,预计 2022 年占 GDP 比重继续增长,达到 3.64%。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定义,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 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对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 产业形态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工业互联网作为我国重要的行业发展战略,是我国产业 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对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球物联网市场空间稳步增长,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呈现三足鼎立局面。据 CCID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主要地区(北美、欧洲和亚太)的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 分别为 2996.4、2607.1、2412.3 亿美元,三地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 37.4%、32.5%、 30.1%。随着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后发优势将会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 模增长,有望实现亚太地区市场规模占比提升。
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长。据中商情 报网统计,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为 9101 亿元,同比增长 13.21%,增速 同比提升 5.13 个百分点。2022 年,预计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 12419 亿元,同 比增长 15.42%,2018-2022 年间,CAGR 达 13.67%。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是未来交通运输的关键,其意味着车-路-人-云之间 的互联互通,是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深入融合的表现。V2X 技术不仅能降低交通事 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为自动驾驶、车联网实现提供良好的技术设施和平台支持。
全球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根据 HISMarkit 统 计,2018 年,全球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为 30.7%,预计 2025 年达 59.4%WM真人,年均提 升 3.59pct;中国市场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为 24.9%,预计 2025 年达 75.9%,年均 提升 6.38pct,超过同期全球水平。中国车联网市场空间广阔,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车 联网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746 亿元,增加至 2021 年的 2126 亿元,预计 2022 年 将达到 2771 亿元的水平。2017-2022 年,CAGR 达 30%。
车联网产业链简单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车联网上游产业链,以芯片、通信 模组、各类分立元器件、车用 PCB 和结构件及其他,是车联网产业链的根基。第二部分是车联网中游产业链,主要以 T-Box、行车记录仪、ADAS 和车载信息服务等。第三部分是车联网下游产业链,以整车制造商为主,是车联网解决方案的最终实施者。
全球智能互联汽车出货量平稳增长。据 IDC 统计,2020 年全球智能互联汽车出 货量为 44.4 百万辆,同比-13.11%;预计 2021 年全球智能互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 58.3 百万辆,同比增长 31.31%;2024 年全球智能互联汽车出货量将增长至 76.2 百 万辆,同比增长 5.54%,2019-2024 年 CAGR 为 8.32%。全球主要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保有量占比较为稳定,欧盟占比上升,美国、中国占 比略有下降。根据 Statista 统计,2021 年欧盟和美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分别为 34.61%与 39.05%,预计 2025 年两地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为 36.86%与 38.55%,中国地区占比由 22.72%略微下降至 21.15%。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持续高增。据 Statista WM真人统计,2020 年度全球智能网 联汽车市场规模达到 555.6 亿美元的水平,同比减少 12.09%;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1918.3 亿美元,2021-2028 年 CAGR 达 16.75%,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模增长较快。根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2020 年度我国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为 2556 亿元,同比增长 54%。2023 年,预计智能网联汽车 市场规模达 3960 亿元,2021-2023 年 CAGR 达 15.71%。
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10 月 25 日,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模组头部公司之一,主要 产品包括 GSM/GPRS 模组(2G 模组)、WCDMA/HSPA 模组(3G 模组)、LTE 模组 (4G 模组)、LPWA 模组、5G 模组、GNSS 定位模组WM真人、Wi-Fi 模组和天线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01.36 亿元,同比增长 35.58%;归母净利润 4.36 亿元, 同比增长 83.83%。
据 Counterpoint 统计,蜂窝模组行业呈现“东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窝 物联网模组市场国内公司占比仅仅 23%,2021 年国内公司占比超 47%,2022Q2 国 内公司市占率达 68.2%。过去 5 年时间内,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加速洗牌,国内 公司市场份额占比持续提升。受益于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预计国产厂商将继续保持 通信模组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截至 22Q2,公司全球市占率 38.9%,位列全球蜂窝 物联网模组第一。
公司成立于 1999 年 11 月 11 日,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模组头部公司之一,主要 产品包括 IOT 无线通信模组和解决方案业务等,应用于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电 网、安防监控、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移动支付等领域。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 现营收 37.20 亿元,同比增长 30.38%;归母净利润 2.86 亿元,同比下降 11.6%。
据 Counterpoint 统计,蜂窝模组行业呈现“东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窝 物联网模组市场国内公司占比仅仅 23%,2021 年国内公司占比超 47%,2022Q2 国 内公司市占率达 68.2%。过去 5 年时间内,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加速洗牌,国内 公司市场份额占比持续提升。受益于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预计国产厂商将继续保持 通信模组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截至 22Q2,公司全球市场份额 8.7%,位列全球蜂窝 物联网模组第 2。
公司成立于 2007 年 4 月 5 日,是国内优秀的物联网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 司主要聚焦无线G 提供相应模组,同时深耕智能网联汽车、FWA 连接,和移动支付等泛 IOT 应用场景。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8 亿元, 同比增长 36.27%;归母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增长 53.95%。
据 Counterpoint 统计,蜂窝模组行业呈现“东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窝 物联网模组市场国内公司占比仅仅 23%,2021 年国内公司占比超 47%,2022Q2 国 内公司市占率达 68.2%。过去 5 年时间内,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加速洗牌,国内 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受益于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预计国产厂商将继续保持通信模 组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公司积极布局车载模组领域,5G 智能模组配套新能源车相 关车型,未来随着客户整车放量有望带动模组销量提升。
公司成立于 2006 年 10 月 18 日,是国内优秀的物联网模组公司之一,主要聚焦 于 M2M 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为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和物联网无线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5.82 亿 元,同比下降 14.99%;归母净利润亏损 0.24 亿元,同比下降 135.35%。
据 Counterpoint 统计,蜂窝模组行业呈现“东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窝 物联网模组市场国内公司占比仅仅 23%,2021 年国内公司占比超 47%,2022Q2 国 内公司市场规模占比达 68.2%。过去 5 年时间内,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加速洗 牌,国内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受益于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预计国产厂商将继续保 持通信模组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公司重点布局智慧能源、车联网和商业零售领域, 下游景气较高领域有望拉动公司未来业绩增长。
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6 月 11 日,是国内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聚 焦于嵌入式无线M 终端设备研发、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为车载信息智能终端、 资产管理信息智能终端、个人安全智能终端、两轮车智能化终端和动物溯源管理产品。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29 亿元,同比增长 20.91%;归母净利润 1.39 亿 元,同比增长 24.51%。
据 Counterpoint 统计,蜂窝模组行业呈现“东升西落”格局,2017 年全球蜂窝 物联网模组市场国内公司占比仅仅 23%,2021 年国内公司占比超 47%,2022Q2 国 内公司市场规模占比达 68.2%。过去 5 年时间内,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加速洗 牌,国内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受益于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预计国产厂商将继续保 持通信模组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公司处于模组下业,专注于 M2M 终端,竞争 对手主要有 Aplicom、Teltonika、CalAmp、Enfora。
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1 月 12 日,是国内领先的智能控制器头部公司之一,主营 业务包括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智能家居智能控制器和汽车电 子智能控制器,以及射频芯片业务。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4.21 亿元, 同比增长 0.99%;归母净利润 3.31 亿元,同比下降 24.27%。
公司深耕智能控制器多年,是伊莱克斯、惠而浦、TTI、ARCELIK、BSH、博格 华纳、海信、海尔、苏泊尔等全球著名终端品牌厂商在智能控制器领域的全球主要合 作伙伴之一。公司下游客户如下,家电领域:伊莱克斯、BSH、惠而浦等;电动工具领域:TTI、博世等;智能家居领域:海尔等。截至 22H1,公司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 实现营收 1.81 亿元,同比增长 0.96%;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实现营收 3.87 亿元,同 比下降 24.88%;智能家居智能控制器实现营收 3.69 亿元,同比增长 1.38%。
公司子公司铖昌科技主营业务为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 T/R 芯片,是相控阵雷 达最核心的元器件之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持续渗透,公司横 向延伸布局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领域。在全球“双碳”战略的推动下,公司积极布局 储能业务领域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等核心部件以及大型储能 设备的控制业务及家庭储能业务。截至 22H1,公司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实现营收 1.3 亿元,同比增长 75.54%;储能业务实现营收 0.22 亿元,同比增长 100%;射频芯片 实现营收 1.14 亿元,同比增长 42.65%。
公司成立于 1996 年 2 月 9 日,是国内智能控制行业开创者,以电控、电机、电 池、电源、物联网平台“四电一网”技术为核心。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具和家电等领域。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88.76 亿元,同比增长 14.29%;归母净利润 5.85 亿元, 同比增长 3.61%。
公司在工具板块提供包括控制器、电机、BMS、电池包及整机在内的一站式解决 方案,主要聚焦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家电板块涉及商空、变频空调、厨房电器、洁 净产品、服务机器人等。截至 22H1,公司工具板块实现营收 16.06 亿元,同比增长 7.96%;家电板块实现营收 15.15 亿元,同比增长 12.10%。
公司新能源板块采用“一芯 3S”(电芯、BMS、PCS、EMS)产品布局,聚焦于 中小储能及新能源车领域应用,其中中小储能包含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便携式储 能,新能源车围绕充电设备、热管理及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应用。截至 22H1,公司 新能源板块实现营收 8.58 亿元,同比增长 61.2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